产品详情
[23]戊寅,帝還至晉陽,議率民財以賞將士,夫人李氏谏曰:“陛下因河東創大業,未有以惠澤其民而先奪其生生之資,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。。,。到這時後漢軍隊缺乏戰馬,诏令到河南各道未經契丹搶掠的地方去購買士民的馬匹。。,。己酉,始命太仆卿馮延魯、衛尉少卿鍾谟使于唐,賜以禦衣、玉帶等及犒軍帛十萬,並今年《欽天曆》。。,。、後晉出帝讓人召張彥澤來,想和他議事。。,。 丙午(初二),世宗在行宮宴請衆將,商議奪取幽州,衆將認爲:“陛下離開京城四十二天,兵不血刃,取得燕南之地,這是罕見的功績。。,。
李崧奏道:“屈身事胡是爲了江山社稷,有什麽可恥的!陛下這樣做,他日必然落個親身披甲帶胄去同契丹打仗,那時再後悔可就沒有用處了。。,。!秦王府裏的參謀佐輔人員都是新進拔的少年,輕浮放蕩而好谄媚阿谀奉承,唯有劉瓒從容冷靜地進行規勸,李從榮便不高興。。,。 [16]順國節度使杜威,鎮守恒州很長時間了,性情貪婪殘酷,自己依仗是皇室貴戚,常常不守法紀。。,。”己亥(十六日),翟璋上表後晉朝廷,請求召他回朝。。,。
當月,開始鑄造一當十的大錢,錢上文字爲“永通泉貨”,又鑄造一當二的錢,錢上文字爲“唐國通寶”,與唐開元錢同時通行。。,。我是個書生,只知道謹守曆代的成規而已。。,。有一次他在家養病,沒有入朝,出帝對各宰相說:“自刺史以上的官職,要等馮玉病好入朝,才能任命。。,。劉景岩暗中使人阻撓破壞此事說:“契丹強盛,你們這些人有去無回。。,。 [55]威武節度使李孺與吳越守將鮑修讓不和,李孺謀劃襲擊殺死鮑修讓,再率福州投降南唐;鮑修讓察覺了,領兵進攻福州府署,這天,殺死李孺,滅其家族。。,。;
河南府推官高錫上書谏,以爲:“四海之廣,萬機之衆,雖堯、舜不能獨治,必擇人而任之。。,。、” 周行逢妻子鄖國夫人鄧氏,醜陋而剛強決斷,善于操持生計,曾經規勸周行逢,用法太嚴的話別人就不會親附。。,。辛未(初八),馬希萼留下他的兒子馬光贊鎮守朗州,調發境內全部軍隊直奔長沙,自稱順天王。。,。
然爲相頗任愛憎,一飯之恩、睚眦之怨必報,人以此少之。。,。、”統軍劉遂凝通過淑妃求節钺,契丹主封李從益爲許王、威信節度使,劉遂凝爲安遠節度使。。,。、後蜀主勃然大怒,將他關押在禦史台,甲午(二十七日),在崇禮門斬首。。,。從前在顧命的時候,您老兄幾乎把社稷引向危亡,那種罪過難道不比我蕭俨更重嗎?今天你反而來防備我呀!”孫晟慚愧惶恐,立即解除防設。。,。?!又任命河東左都押牙劉铢爲河陽節度使。。。
[12]敕天下籍鄉兵,每七戶共出兵械資一卒。。,。 [22]馬希萼悉調朗州丁壯爲鄉兵,造號靜江軍,作戰艦七百艘,將攻潭州,其妻苑氏谏曰:“兄弟相攻,勝負皆爲人笑。。,。己未,蜀主遣通奏使、知樞密院、武泰節度使伊審徵如行營慰撫,仍督戰。。,。、
諸將退出,馬軍右廂副排陳使太原人藥元福獨自留下,對張彥澤說:“現在軍中饑渴已到極點,如果等到風回,我們這些人已經成了俘虜。。,。”馬希萼這才放了孟骈,讓他返歸回答說:“兄弟的情義已經斷了,不到九泉之下不再相見!” 朱進忠請希萼自將兵取潭州,辛未,希萼留其子光贊守朗州,悉發境內之兵趣長沙,自稱順天王。。,。!不久改封李從嘉爲吳王,尚書令、知政事、居住東宮。。,。、後晉高祖擔心後唐末帝向西逃奔,派遣契丹一千騎兵扼阻在渑池。。,。
戊申(初五),任命威武節度使王繼恭爲臨海郡王。。,。辛醜,至益津關,契丹守將終延輝以城降。。,。 知遠微時,爲晉陽李氏贅婿,嘗牧馬,犯僧田,僧執而笞之。。,。高行周知道楊光遠要暗算張敬達,常常帶領精壯騎兵尾隨張敬達來護衛他,張敬達不知其中緣故,對別人說:“行周常常跟在我的腳後,是什麽用意?”高行周才不敢再尾隨他。。,。? 延政大懼,嬰城自守,召董思安、王忠順,使將泉州兵五千詣建州,分守要害。。,。、余且留此,俟汝音聞,有急則下山救汝;若洛陽既定,吾即北返矣。。,。;
他不過僅以謹慎穩重處于兩者之間,自我保全罷了。。,。 辛巳(十八日),脫到達京城大梁。。,。 [48]蜀主得風疾逾年,至是增劇;甲子,立子東川節度使、同平章事、親衛馬步都指揮使仁贊爲太子,仍監國。。,。;、任命劉弘昌爲太尉兼中書令、諸道兵馬都元帥,主持政事;循王劉弘杲爲副元帥,參預政事。。,。;、
有軍士盜紙錢一幞,主者擒之,左右請釋之,知遠曰:“吾誅其情,不計其直。。,。 [16]秦王從榮喜爲詩,聚浮華之士高辇等于幕府,與相唱和,頗自矜伐。。,。張延朗、劉延皓及宣徽南院使劉延朗皆勸帝行,帝不得已,戊申,發洛陽,謂盧文紀曰:“朕雅聞卿有相業,故排衆議首用卿,今禍難如此,卿嘉謀皆安在乎?”文紀但拜謝,不能對。。,。?、 [6]契丹主殺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彥紳、宦者秦繼,以其爲唐潞王殺東丹王故也。。,。、適逢淮水上漲,南唐濠州都監彭城人郭廷謂率水軍沿淮水而上,想乘不備之時突然襲擊,焚毀浮橋;右龍武統軍趙匡贊窺察知道,埋伏軍隊攔擊,打敗南唐軍。。,。;夫佛以善道化人,苟志于善,斯奉佛矣。。,。